數字義烏 - eyiwu

義烏市政府工作報告【2011年】


“十一五”時期,是義烏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全市人民在中共義烏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上級 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深化“興商建市”發展戰略,創新創優、提質提效,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 目標任務,科學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朝著建設國際商貿名城宏偉目標大步邁進……

 (2011年2月27日在義烏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義烏市市長何美華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和政府主要工作

“十一五”時期,是義烏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全市人民在中共義烏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深化“興商建市”發展戰略,創新創優、提質提效,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科學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朝著建設國際商貿名城宏偉目標大步邁進。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4億元,比2005年翻了1番多,五年平均增長13.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43100元增加到83539元。工業總產值1174.9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92.5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1倍和1.4倍。投資、消費、出口進一步協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7.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4億元、自營出口28.6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11.8%、17.7%和21.3%。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500.5億元、貸款余額1062.9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1.6倍和2倍。
——增長質量逐步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2.9:46.2:50.9調整為2.8:43.2:54.0。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分別增長85.5%和152%。2010年完成綜合財政預算總收入173.7億元,比2005年增長90%,其中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2.8億元,均增長120%。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預計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20%、17.6%和21.2%。
——社會發展全面加快。全面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十五年教育普及率達到99.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61.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1個百分點。高起點建設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成12所鎮街中心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每千人執業醫生數3.67人,比2005年增長63.1%。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義烏商報》成為全國唯一由當地主管主辦的縣市報,廣電臺成為全國唯一擁有雙電視頻道的縣市廣播電視臺。社會公共安全體系進一步健全,社會保持穩定。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國家衛生城市復評和國家語言文字二類城市評估,榮獲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稱號。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77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20元,比2005年分別增長91%和85.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836億元,增長1.8倍。新增農房改造建筑面積1602萬平方米,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積383萬平方米,城鄉居住條件顯著改善。45—60周歲人員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緦崿F全覆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90%。新增城鎮就業5.9萬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6.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創新創優不松勁,牢牢把握國內外環境的新變化和改革發展的新機遇,堅定信心、砥礪奮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繼續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一)始終堅持標本兼治、保穩促調,致力于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

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金融危機沖擊初期就及時提出并實施一系列“保穩促調”措施。深入開展“四個年”活動,積極實施“義烏市場萬里行”。成立幫扶辦,辦理歷史遺留工業用房“兩證”608件,增加有效抵押額11億元,累計為106家企業提供應急還貸周轉資金37.8億元,開展市場商位使用權質押貸款,積極組織銀企對接,有效緩解企業擔保難和融資難問題,并減輕企業負擔65億元。以國家擴大內需為契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建設,31個項目列入中央投資計劃或儲備項目,13個項目列入新增省重點工程。大力壓縮行政開支,公用經費占比減少0.5個百分點。
加速提升商貿服務業。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國際商貿城四區、五區和篁園市場、副食品市場、家具市場等7個市場區塊,新建市場面積242萬平方米。“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由商務部向全球發布,開發小商品編碼和市場信用指數,榮獲全國首個“市場信用分類監管示范市場”稱號。電子商務發展勢頭強勁,集聚各類網商3萬多家、第三方平臺企業100多家。會展業取得新突破,新增文博會、森博會、旅博會3個國家級展會,舉辦各類會展活動510個?,F代物流業快速發展,2010年全社會貨運量4331萬噸,比2005年增長72.7%。成立義烏海關,監管出口57.6萬標箱,比2005年增長106.5%?,F代金融體系不斷完善,新增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30家,建行、工行、人保等7家金融機構實現升格。購物旅游成為長三角特色品牌之一,2010年接待游客突破800萬人次。
大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整合提升經濟開發區和義烏工業園區,新增國家級產業基地10個,飾品行業列為全省21個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試點之一。積極培育行業龍頭骨干企業,新增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75家、上市公司3家。加大自主創新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向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環節拓展提升。累計投入技改資金216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家、企業技術(研發)中心81家。全力開展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工作,企業主導或參與制訂國家和行業標準34項,新增中國名牌產品4只、行政認定中國馳名商標7件、專利授權7764件,商標綜合實力居全國縣級市第2位。引進國家旅游商品研發中心、國家小商品質量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國家日用小商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國家級研究檢驗機構和研發基地,建立科研院校虛擬研究院、浙大義烏創業育成中心、義烏創意園等產學研服務平臺,智企對接進一步加強。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圍繞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目標,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綜合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佛堂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七一農業生態園等初具規模,建成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0個,形成瓜果蔬菜、花卉苗木、規模養殖等一批優勢產業。設施農業發展迅猛,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69%。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更加健全,在全省率先實現鎮街農業檢測室全覆蓋,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80個,總面積13萬余畝。規模經營穩步推進,新增農業龍頭企業6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89家,60%以上耕地實現流轉,政策性農業保險參保率70%。上溪桃花塢等一批鄉村生態休閑游項目日趨成熟。

(二)始終堅持改革創新、開放帶動,致力于構筑體制機制和國際化新優勢,發展活力和動力進一步增強。

不斷深化各項改革。國際貿易綜合改革得到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改革總體方案已上報國務院,改革試點寫入省委“十二五”規劃建議和省政府“十二五”規劃綱要。深入推進省級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城鄉統籌的規劃建設體制、產業發展體系、社會事業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管理體系得到長足發展。扎實抓好擴權強縣改革,618項擴權事項全面落實并規范運行。大力推進擴權強鎮改革和中心鎮建設,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佛堂鎮成為全國25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之一、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試點之一。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重組建立四大市屬國有企業。
加快經濟國際化進程。深入實施國際化戰略,大力推進國際貿易貨物、資金、人員往來便利化,經濟外向度不斷提高。新增境外企業駐義代表處2332家,2010年來義境外客商42.2萬人次。建立進口商品館,吸引55個國家的近3萬種特色商品入駐。成功舉辦4次義博會海外展,組織企業參加200多個境外展會,47家企業開展境外投資。海關總署專門為義烏量身定制“旅游購物商品”和簡化歸類政策,成立全省首家本外幣兌換公司,航空口岸連續4年臨時開放。外貿風險預警與糾紛調處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在義烏設立全國首個縣級辦事處。國際交往進一步擴大,新增國際友好交流城市14個,接待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7位。
加強區域合作交流。積極推動跨地域、跨領域的交流合作,實現要素資源互補,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加強與科研院校的產學研合作,與浙江大學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大力拓展勞務協作,在14個省份新建57個勞務協作基地。積極融入長三角,主動對接上海世博會,深入推進與上海楊浦區的合作交流。加強與周邊市縣的區域合作,協力推動浙中城市群發展。深化山海協作工程,成功舉辦義博會山海協作專區,市場來料加工業務輻射全國25個省份。進一步做好“雙對口”工作,圓滿完成支援青川縣板橋鄉災后恢復重建任務。

(三)始終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致力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城鄉綜合品質不斷提升。

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修訂實施市域總體規劃,城市建成區面積從55平方公里增至9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75%。實施133項重點工程,浙贛鐵路義烏段移線、鐵路新客貨站、民航義烏機場航站樓、國際博覽中心、商博大橋、凌波大橋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用,甬金高速、凌云互通、金義東南線二期、環城南路拓寬、稠佛公路改造等工程竣工通車,新建改造公路345公里,公路通車里程達1303公里。加快城鄉新社區建設,推行高層公寓、農村住房功能分區、宅基地換住房等新型改造模式,新增118個村實施舊村改造,新建農房2.5萬戶。撥付市級新農村建設獎勵補助資金4.7億元,帶動農民投入130多億元。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全面優化辦學條件,新建、擴建、改造校舍67萬平方米,累計解決外來建設者子女就學18.6萬人。不斷提高教育質量,通過全國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特色示范市評估驗收,被評為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地區,義烏工商學院成為全省唯一“創業型”大學建設試點高職院校。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農村醫療資源統籌配置。健全疾病預防體系,成功處置登革熱、甲流等疫情。開工建設浙大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等項目。人均壽命提高到77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扎實開展“送文化”和“種文化”活動,鎮街全部創建成為省級體育強鎮(街),義烏道情被列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4.48‰。積極發展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事業,統計、檔案、對臺事務、人防、氣象、慈善、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城鄉一體供水網絡基本建成,自來水普及率90%,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實現城鄉全覆蓋,綠色村莊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建成5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29萬噸,354個村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順利通過新“811”水環境污染整治驗收,義烏江水質持續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全年的85%以上。全市森林覆蓋率49.8%,成功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市和浙江省森林城市,6個鎮都創建成為國家級生態鎮。

(四)始終堅持改善民生、確保穩定,致力于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和諧社會建設穩步推進。

持續改善民生。把為民辦實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計達206億元,年均增長20%;民生支出比重達56%,比2005年提高17.8個百分點。社會保險基金累計支出46億元,年均增長25.3%,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立,符合條件的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每月發放70元基礎養老金。完善保障性住房體系,加快農村住房特困戶解困工作。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醫療救助為基礎,廉租住房、教育等專項救助相配套的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2008年以來每年堅持辦好十大民生實事,累計完成住房、交通、社保、就業、公共安全等方面144項民生實事。
切實維護社會公共安全。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實行網格化監管模式,開展“四加一”集中整治,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高度重視信訪維穩、社會治安工作,加強社會矛盾防范排查和調處化解,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食品藥品質量監管,積極處置“問題奶粉”等公共安全事件,成功創建國家級食品安全示范市。穩妥開展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務,連續3年圓滿完成“平安義烏”創建目標,人民群眾安全感進一步提高。加強國家安全工作,民兵預備役和軍民共建工作扎實推進。

  (五)始終堅持創新創優、提質提效,致力于轉變政府職能和提高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和社會監督。切實提高人代會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質量,五年來共辦理人代會議案、代表建議1554件,政協提案1748件。加強規范性文件清理,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健全。開展行政許可職能歸并改革,承擔行政審批職能的內設機構由103個縮減至41個。狠抓簡化審批流程,全市審批項目提速位居全省領先水平。深化“鎮財市管”改革,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積極開展“小金庫”治理。啟用數字城市96150,探索建立應急與非應急協調聯動的公共管理服務平臺。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推進政府績效管理,行政效率和執行力進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在這五年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賀國強等親臨義烏視察指導,對義烏發展都給予了充分肯定;“中國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爭取等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我市被列為全國改革開放18個典型地區之一;省委、省政府號召在全省學習推廣“義烏發展經驗”,并賦予義烏設區市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五年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創新發展理念、推動科學發展的經驗尤為可貴。這是上級黨委、政府和中共義烏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奮力拼搏的結果,也是我市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外來建設者,向給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義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關心、支持義烏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二、2010年主要工作

剛剛過去的2010年,市政府以創新十大工作機制、打造十大發展平臺、建設十大重點工程、辦好十大民生實事為抓手,全面開展“創新創優、提質提效”主題活動,著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順利實現了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9%,自營出口額增長34.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4.5%和14.2%;人口自然增長率4.21‰;預計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2.2%以上,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4%和3%。一年來,我們突出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是抓重大規劃編制和平臺建設。精心編制“十二五”規劃綱要和26個專項規劃,完成新一輪市級土地利用總規修編,開展首次鎮街土地利用總規編制,穩步推進城市分區規劃、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成功獲批義烏商貿服務業集聚區為全省14個產業集聚區之一。全面開展生產資料市場前期工作,加快金融商務區、國際文化中心、總部經濟區等重大區塊建設,開工世貿中心等項目。積極規劃建設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和國家級綜合客運樞紐,基本建成內陸口岸場站一期。低丘緩坡開發利用取得突破性進展,6個低丘緩坡項目林地占用獲批。

二是抓重大產業轉型升級。圓滿完成新一輪市場行業布局調整,進口商品館、購物旅游中心實現擴容提升,副食品市場名特優新產品展銷中心建成投用。積極培育壯大網商隊伍,與中科院計算所合作開發電子商務平臺。成功舉辦義博會等128個會展活動,引進第三屆非洲商品展、第59屆中國教學儀器設備展等品牌展會。完成飾品行業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試點實施方案等一批優勢和重大產業發展規劃,新增省級以上重大重點科技項目86項、省級技術研發中心4家,與中國汽車零部件公司達成基地建設協議。

三是抓重大項目帶動。積極爭取中央及省項目支持,新增省重點項目7項,向上爭取資金7.6億元,同比增長58%。開展重點工程開工掛牌銷號,實施征遷等節點大攻堅大督查,以十大重點工程為核心的105項重點工程扎實推進,提前4個月完成杭長高鐵客專征地任務。完成圖書館、檔案館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上溪自來水廠、楓坑水庫除險加固擴容、江東東路延伸等一批項目投入使用,37省道改造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狠抓工業項目開工投產,18個重大產業項目全部開工建設,352個遺留工業項目開工率99.1%,投產率81%;2009年供地的39項“招拍掛”工業項目開工率92%。

四是抓重大改革推進。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爭取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工商、外匯管理等部門正在研究制定與小商品國際貿易相適應的監管政策。被列為全國第二批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城市之一,“非洲產品展銷中心”建設有序推進,航空口岸臨時開放時間由原來3個月擴大為4.5個月。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不斷深化,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綜合行政執法、擴權強鎮分項改革成效初顯,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已上報審批。

五是抓重大民生實事辦理。開展城市交通綜合治理,全面實施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實現城鄉統一票價,開通各鎮街至國際商貿城直達公交。出臺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系列住房保障政策,南洲花園、蘇溪紫竹苑小區930套安居房分房到戶,首個國家康居示范工程通過評審。制訂實施“空心村”改造等政策,實施農房改造10957戶、異地奔小康886戶。被列為首批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試點之一,藥品讓利率56.7%,門診和住院均次費用分別下降31.7%和27.1%。

六是抓重大社會事務管理創新。以“兩創兩提”為主抓手,推出便民服務新舉措396項、創業承諾590項,明確職能交叉、管理真空等32個疑難問題的責任主體。新行政服務中心建成投用,35個職能部門726項行政審批項目集中辦理,審批服務項目平均提速2.7天。推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整合各類社會服務資源,實現基層社會管理服務全覆蓋。設立市急救中心,全市120急救實行統一指揮。建立醫調會和醫療糾紛預防處理機制,醫患關系更趨和諧。“平安義烏”建設不斷深化,圓滿完成世博安保任務。安全生產工作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比上年分別下降7.1%和3%,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榮獲“雙擁模范城”稱號。


# 義烏市政府工作報告【2011年】    {最后編輯時間:2011-03-07}

 相關內容
亚洲成女人综合图区,欧美成本人视频免费播放,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